承認吧!你根本不了解南京的老字號
你了解南京的老字號嗎?即使是老南京,也不見得吧。
南京是一個“好吃”的城市,美食最能顯露人們生活里的心情輪回,從清晨到日暮。而老字號,是直抵城市美味的命門所在。
這樣講,一定有人科科了。開玩笑,南京的老字號還有人吃嗎?
胖友,別被體重限制了想象力。老字號好不好吃,就像難以知道女友素顏下的面龐好不好看。
這次我們選取了南京12家老字號,逐家試吃。好吃就是好吃,欠好吃就是欠好吃。只為揭開盛名之下南京老字號的神秘面紗。
這些店我覺得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清真·蓮湖糕團店
?地址: 貢院西街26號(近夫子廟景區步行街)
蓮湖糕團店,老網紅一枚,在老南京人心目中地位頗高。我們去的時候,店里清一色頭發花白的阿姨們在吃。
赤豆小元宵是蓮湖的招牌,口味不錯但不要指望太驚艷。元宵軟糯Q彈,粥粘稠香甜,喝一碗胃里十分熨帖。
但小小一碗12元的”天價“,是誰給你的勇氣,梁靜茹嗎?
蓮湖的糕團種類很多,顏值也高。千層糕、如意糕、三(五)色糕、馬蹄糕……喜歡糕團的話,可以嘗試一下。
還有一點不能忍,蓮湖的服務奇差。店員擺著一副別人欠他500萬的臭臉。這種店再也不會去了,誰還不是傲嬌的小公舉咋滴!
黃勤記涼粉?地址: 老門東內美食街
黃勤記涼粉名氣蠻大,上過《天天向上》的美食欄目,也是眾多80后藍鯨人的回憶。
現在的“黃勤記”已經是第四代傳承,店址遷到了老門東。老板以前是瘦瘦的眼鏡男,現在留了胡子,發福微胖,涼粉豆干都漲到了10元一碗。
天氣很熱,挺期待吃一碗涼絲絲的涼粉,結果卻大失所望。涼粉細碎,用料不是很好,像是便宜的下腳料。
鮮香微辣?清涼鮮甜?不存在!不存在!味道寡淡無比,我只想吃碗傷心涼粉壓壓驚。
雞汁回鹵干的水準還是在的,回鹵干吸滿了湯汁,飽滿誘人,細品能吃出雞汁的鮮美。
像這樣的情懷老店,還是希望它能夠越做越好的。相對外面的虛名,食物的口味才重要。不要等到食客不再為情懷埋單的時候,才幡然醒悟。
奇芳閣?地址: 貢院西街12號(近夫子廟)
奇芳閣在夫子廟開了兩家店,位置極好,看起來都很氣派。當然,看起來也經常“門庭若市”。
秦淮八絕中,奇芳閣獨占兩絕:鴨油酥燒餅和素什錦菜包,麻油素干絲和雞絲澆面(雞絲澆面已成絕唱)。
沖著這個名號,一批批游客前赴后繼,期待著“兩絕”能夠觸及舌尖的靈魂G點。
而真實情況是:快餐式的經營模式,讓原本可以美味的食物變得冰冷無比。冷掉的鴨油酥燒餅香酥不再,堅硬得可以當免死令牌。
簡化后的素什錦菜包與樓下食堂賣的菜包無異,青菜有苦味,不是欠好吃,而是難吃。
終于明白奇芳閣為什么把店都開在了夫子廟,因為方便坑外碼。不要試圖把游客當成傻子,結果只會作繭自縛。
蔣有記?地址: 老門東內南京味道街區
蔣有記,在南京是家喻戶曉。這家清真老店已近百年歷史,素以牛肉鍋貼名噪金陵,號稱秦淮八絕之一。
我們去了老門東的蔣有記,門面有一副對聯:白雪陽春曲高吳楚,烹牛宰羊品味秦淮。
牛肉鍋貼是招牌,使用純正的菜籽油,做出來的鍋貼金燦燦明晃晃。玉米面做的皮子,厚薄適度,口感酥脆。
餡料有一半餡料一半蔥,既去了腥更突出了牛肉清新自然的本味。剛出鍋的鍋貼,滋滋鮮美,咬一口還會噗噗地往外飆汁。
但牛肉餛飩就差強人意了,北方的薄皮餛飩,皮多肉少。味道寡淡,還有一股牛肉的膻味,難吃的一比。
如果是外地游客,建議吃他家的牛肉鍋貼和牛肉粉絲,一般不會太失望。
清真·綠柳居菜館?地址: 太平南路248號(近太平商場)
綠柳居菜館創建于1912年,因座落于秦淮河畔桃葉渡的綠柳中,故名“綠柳居”。現址位于太平南路路口,共有五層。
側對面的視角,有點XXXS版武康大樓的即視感。
據說綠柳居的早點素菜包,是南京最好吃的包子。一天要賣掉5000只,有“國際名小吃”的稱號。
擠到大爺大媽堆里排隊買,看到很多人都是買一大塑料袋,還有直接捏著鍋來買的。
素菜包,包子面皮超有彈性,青菜用南京特產“矮腳黃”。餡料調制的很不錯,油光發亮,香噴噴的,加了麻油,鹵油沁入面皮,鮮甜味美。
唯一的缺點是品控不太穩定,有時候皮薄餡兒多,有時候像帶餡兒的饅頭。
在二樓小吃部點了一份鍋貼,有位熟客告訴我們:汁水比以前多了,但味道不夠清爽,犯了油膩的大忌。
綠柳居在很多南京人心里地位是很高的,說它名不副實可能會被Diss。以小豬佩奇的名義發誓,社會人真心覺得很一般,不會特意去吃。
這些老字號店我覺得很OK
李記清真館?地址: 評事街打釘巷1號(近建鄴路)
老南京人的早晨,從二兩鍋貼開始。尋著打釘巷的喧囂與鼻子捕捉到的一絲菜油香,離老南京最愛的李記就不遠了。
李記的牛肉鍋貼細長如月牙,排排坐很美好。煎好的鍋貼外酥里軟,底部焦脆。最贊的是,餡里拌了牛蹄筋煮的高湯,湯汁飽滿鮮美。
吃牛肉鍋貼不僅要配一碟醋,別忘了還要點一碗牛肉湯或牛雜湯。為了和蔣有記對比,我們同樣選擇了牛肉餛飩。
李記的牛肉餛飩深得南京辣油小餛飩的精髓,皮薄肉多。
一碗清湯薄皮餛飩,滴上幾滴辣油,《一步之遙》里葛施里妮小姐想要的香而不嗆的鍋氣就出來了。
芳婆糕團店?地址: 王府大街50號(正山堂對面)
對老南京人來說,跑再遠的路,排再久的隊,來吃一趟芳婆也是值得的。
據說上世紀80年代,芳婆就已經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賣蒸兒糕。有門店后才慢慢增加了新的品種。
我們去的時候,店外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店內也被擠得滿滿當當。買糕團、粽子、小元宵的顧客很多。
芳婆能夠一直保持初心,食客自然也不會移情別戀。真的難得可貴,欣慰臉。
不幸的是,被告知已經沒有烏飯團,只得點了酒釀元宵和老鹵蛋來撫慰受傷的心。酒釀圓子軟軟糯糯,酒釀味道不是很濃,甜味適中。
鹵蛋入味極好,咸鹵中加入了甜味,特意讓老板娘多加了鹵湯。蘸著吃,后味無窮。在甜咸鹵子的加持下,真正實現了一顆雞蛋的使命。
清真·安樂園菜館?地址: 王府大街138號
安樂園在南京老字號里很低調,很多人對它并不熟悉。安樂園始建于1920年,南京五大清真老字號之一。經過歲月的沉淀,如今口味依然堅挺。
住王府大街附近的人對安樂園都愛得深沉。他們每天最糾結的問題莫過于:早飯吃芳婆的烏午飯團還是吃安樂園的包子?
吃過奇芳閣和綠柳居的包子之后,胃里已經很排斥。
但安樂園的細沙包一入口,眼睛瞬間亮了。豆沙綿密香甜,描述不出的喜歡。一種似曾相識初戀般的甜蜜味道。
素什錦包毫不遜色綠柳居,剛掰開就聞到麻油和青菜的香氣,包子內皮浸潤了湯汁,啊~超級美味。
吃完意猶未盡,買了兩袋打包回去。如果能夠穿越回1920年的南京,一定去安樂園嘗嘗他家的包子。
劉長興?地址: 中山東路506號(近龍蟠中路)
據說南京的第一家面館,就是建于清末1901年的劉長興面館。如今的劉長興生意依然紅火,經常賓客滿座,果然長興啊。
劉長興的湯面、炒面是公認的好吃。這次我們另辟蹊徑點了赤豆元宵和香菇蒸餃。赤豆元宵粘稠香甜,個人感覺強過蓮湖。
香菇蒸餃個頭很大,能明顯吃出香菇的鮮美,有不少湯汁,但吃多了會膩味。
雞鳴湯包?地址: 湖南路獅子橋7號(天獅百盛大酒店隔壁)
說起雞鳴湯包,藍鯨人會說:雞汁湯包啊,小時候老吃的。
藍鯨人最早記憶里的雞鳴湯包在鼓樓廣場的拐角處老舊的樓房里。如今在南京有多家連鎖店,好在口味不錯,外地人來南京的拔草必到之處。
雞鳴湯包的最大特點就是:肚臍眼朝下,倒過來蒸。
我們點了雞汁湯包,個大渾圓,皮薄肉鮮,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時間一長,面皮有一點回縮。
清真·馬祥興菜館?地址: 云南北路32號1-3樓
馬祥興在南京人心中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歷經170多年的滄桑仍然能保持最初的口感,實屬難得。
店里食客一直不少,桌上擺滿了小餛飩、小籠包、牛肉鍋貼……能讓老南京來天天吃的,才是地道的美味。
牛肉小籠包一籠4個,肉餡很緊實,和棒棒糖一樣。皮相對于湯包略厚,盛滿了湯汁,輕輕咬一口迸出來,鮮甜可口。
蛋黃燒麥顏值很高,外面用荷葉包裹,吃起來有荷葉的清香。因為沒有加熱,蛋黃略硬有腥味。
四川酒家?地址:太平南路171號1-3樓(近常府街)
四川酒家是南京人眼里的老牌川菜,也是很多50后老南京的兒時回憶。經改良之后,多了許多淮揚風味。
湯包幾乎是每桌必點。蒸好的湯包一屜屜放到小推車上,按點單順序上桌。我觀察了一下,湯包一車一車地推出來,足以可見它的點單量和后廚的強大。
相比湯包,面皮較厚,餡料調制得不錯,鮮甜味美,湯汁也不少。至于味道,從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川式炒面強推。有筍片、肉片和青菜等配菜,辣椒煸出了香味,濃油赤醬,細面筋道,滋味稱得上給力。
這一遭吃下來,雖然胖了3公斤,但心里還是很欣慰的。因為,多數老字號沒有我們想象的墮落。
在年輕人一味追求網紅店的時代,凡能欣賞老字號的人,才算真正懂得美食。
你會經常去老字號吃飯嗎?哪家?一起韶韶。
攝影 / 鎵明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