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香里的上海文藝往事
作為咖啡館數量全球第一的城市,上海的咖啡文化并非只是消費主義的產物,更浸潤了濃郁的人文氣息。今年夏天的上??Х任幕芷陂g,70多家書店推出與咖啡有關的讀書活動。《永不消逝的電波》剛結束的這輪駐演中,美琪大戲院呼應舞劇的內容,在劇院咖啡館推出“漁光曲”特調咖啡。
咖啡香融入上海文脈,這不僅是當下的城市生活的常態,也是上海的文藝傳統,“藝述電影”最近一期講座以“那些從咖啡中迸發的藝術靈感”為主題,追溯咖啡和咖啡館曾怎樣出現在各種形式與上海有關的文藝創作中,回顧縈繞著咖啡香的海上藝文往事。
1910年的“上海指南”里已經出現了咖啡館推薦,但咖啡館在上海真正興起,與“創造社”在1920年代活躍的文學活動有關。創造社是留日海歸學生成立的文學社團,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田漢等是這個文學團體的骨干成員。創造社成員中有家境富裕者,在上海開起了適宜歸國留學生聚會的咖啡館,把當年在日本已經興盛的咖啡館文化帶回上海,這群人在推動上海地區文學的同時,帶動了上海的咖啡消費。
在葉靈鳳和劉吶鷗這些“摩登作家”的小說里,咖啡館成為必不可少的場景,是現代生活的象征。到了后續的新感覺派作家筆下,比如穆時英寫靜安寺附近的咖啡館,是那個年代全球化的縮影:店堂里奏著浪漫派的小夜曲,桌上的青瓷花瓶里插薔薇,餐食有意大利濃湯,德國冷肉,搭配胡蘿卜和番茄的地中海式烤雞,半熟的菲力牛排,白汁鱖魚和黑啤酒,當然還有不加奶的清咖。
田漢在1920年創作了一部獨幕話劇《咖啡館的一夜》,寫渣男怨女的愛情悲劇,通過破裂的羅曼司,呈現青年男女渴望的現代思潮和前現代的倫理道德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這部劇作一發表就引發了當時青年人的強烈共鳴,各地校園劇社爭相排演,復旦劇社演出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咖啡館的一夜》??Х群涂Х瑞^的意象,不止一次出現在田漢的作品中。1926年,在他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電影《到民間去》里,開場是幾名具有革命傾向的青年學子聚在一家咖啡館里,歡迎一位俄國革命詩人。此外,田漢成立南國社的同時,在上海開了一家“南國咖啡館”,但店沒有堅持多久。國民黨當局把田漢列上黑名單,查禁他的作品,把他開的咖啡館也封禁了。
到1920年代末期,大部分上海人默認咖啡館是文人墨客聚談之地。1928年,上??Х瑞^在北四川路開張,號稱“全上海最美最廉”,在《申報》打廣告特別提及:“遇見今日文藝界名人魯迅、郁達夫等,結識潘漢年、葉靈鳳等,他們有的在此地高談自己主張,有的在那里默默沉思?!?/p>
北四川路上更為人熟知的咖啡館是當年有軌電車終點站附近(今多倫路)的公啡咖啡館。1929年10月,潘漢年在公啡咖啡館2樓,召集夏衍、馮雪峰和陽翰笙等人開會,傳達中共中央關于停止文藝界“內戰”的指示,左聯進入籌備階段。據夏衍回憶:“我記得左聯第一次籌備會議,是1929年10月中旬,地點在北四川路有軌電車終點站附近的公啡咖啡館二樓,參加者有潘漢年、馮雪峰、陽翰笙、錢杏邨和我等10個人……籌備會一般是每周開一次,有時隔兩三天也開過,地點幾乎固定在公啡咖啡館二樓一間可容十二三人的小房間?!钡搅?930年3月2日,左聯成立大會在公啡咖啡館召開。
魯迅起初相當討厭創造社文人們在咖啡館里的小資派頭,與他們筆墨官司打得兇猛,但隨著左聯成立,他和對方握手言和也是在咖啡館里。魯迅雖然不愛喝咖啡,可他仍是咖啡館的??停Hサ氖潜彼拇防λ构⒌讟且患野锥砜Х瑞^,與內山書店隔街相望,相距不到百米。在魯迅日記里,這家咖啡館叫奧斯臺黎,他和白俄老板私交甚好。魯迅和蕭紅的第一次見面就是在奧斯臺黎,后來,蕭紅在《魯迅先生生活散記》里寫道:“這里只有門面一間,在門面里邊設座,座少,安靜……魯迅先生常到這小吃茶店來。有約會多半是在這里邊,老板是白俄,胖胖的。中國話大概他聽不懂?!?/p>
1930年代,咖啡館在上海廣為分布,以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一帶最整齊,當時號稱“最好的咖啡和最好的蛋糕都在那里”。從東面臨近跑馬場的“光明”和“國際”算起,靜安寺路沿線往西,分布著“皇后”“DDS”“凱司令”“泰利”“飛達”等,大小數十家咖啡館,可說是當年的“網紅店”。其中,福州老板開的“凱司令”在靜安寺路和南匯路口,三層樓房子,每層都有座位,座位的裝潢和布置簡單樸素,因此被形容為“好像一個鄉下的大姑娘,特異于那些濃妝膩理的都市少女”。張愛玲最喜凱司令,因為她泡咖啡館既不為喝咖啡,也不是寫文章,而是貪吃蛋糕甜食。在夏令時節,凱司令早晨不到七點開門營業;七點一過,剛出爐的西點陸續送來;七點半,開始供應食客。凱司令各式蛋糕的花色和口味,在當時的上海是佼佼者。
凱司令隔壁是DDS的分店,這一家門口貼有中文字“弟弟”,所以也被稱為“弟弟咖啡館”。這家店裝潢素雅,奶黃色墻壁陪襯奶黃色沙發和座椅,紅色臺桌調和大面積奶油色的單調。服務員都是歐裔僑民,店內氣氛寧靜,尤其入夜后,更加靜寂?!暗艿堋钡目Х群偷案舛▋r昂貴,但因為店堂環境優雅,咖啡品質穩定,去的都是老客。夏衍是這家咖啡館的常客,他常在店里寫作,有個專屬的卡座。
DDS的總店在霞飛路(淮海路)。金嗓子周璇最喜歡去霞飛路的DDS總店,因為總店以二樓的舞廳和樂隊馳名。那時,DDS二樓樂隊里有樂手外號“小喇叭”,最擅長吹奏電影《出水芙蓉》的主題曲,每見周璇到來,“小喇叭”就開始吹奏《出水芙蓉》,很快這支曲子成了暗號,曲聲響起,眾人便知周璇來了。
也是在這家DDS總店,1932年夏天,劇作家洪深與明星影片公司老板周劍云約請夏衍、錢杏邨、鄭伯奇,席間正式聘請3人擔任明星影片公司的編劇顧問,由此掀開中國電影史上“黨的電影小組”序幕。
咖啡香氣縈繞百年,八卦和美談不斷,對上海而言,與咖啡和咖啡館有關的記憶,不僅成就了一種城市文化,更是直抵城市的精神內核。
編輯:柳青
責任編輯:邢曉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下一篇:品牌故事之“眉州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