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电竞入口-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中國冷鏈物流網

一位餐飲女老板落淚:從業36年,今年最難

時間:2023-03-25 12:17:48來源:food欄目:餐飲美食新聞 閱讀:

 

“我從業36年,今年是職業生涯中最難的一年……”

湘菜小炒起家,做海鮮酒樓商務宴,隨后轉型定位“魚頭泡餅”,做奶茶加盟,做網紅餐廳……旺順閣創始人張雅青16歲入行,如今已堅守36年,可謂“餐飲老兵”、然而面對連續3年的疫情,再加上近期遭遇的“禁堂令”,在抖音上哽咽發聲,字字句句令人唏噓。

作者:王盼

來 源:餐企老板內參(ID:cylbnc)

從3個月回本,到關店20多家

旺順閣經歷了什么

5月中旬,成立于1999年、曾兩次登上《舌尖中國》的旺順閣魚頭泡餅,成了不少餐飲同行討論的焦點。起因是創始人張雅青,在抖音里一番發自肺腑的感慨,短短幾句話,3個時間節點,可謂“扎”了這一代傳統餐飲人的心。

“2003年遭遇非典,那時候沒有疫情的概念,人也年輕,很快就度過了?!?/p>

“2012年轉型,當時覺得沒有宴請就做大眾餐飲,也沒關系,也不難?!?/p>

“如今面對3年疫情,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真的迷茫和焦慮……”

入行36年的張雅青,被業內人親切稱為“青姐”。在創立旺順閣這個品牌之前,她做過2家湘菜小炒,因為合伙人、定位等多種原因關店,1999年正式創立了“旺順閣”,將魚頭泡餅和粵菜結合起來,一北一南、一咸一淡,既有大氣也有精致,兼具面子和實惠,滿足了客人對宴請的需求。

這家店也很“爭氣”,用“3個月收回成本”的業績,每年還帶來不低于150萬的利潤。讓旺順閣這個品牌一炮而紅。

2002年底,海鮮廣場開業,當年創利潤約400萬元

那時候的旺順閣,還沒有加上“魚頭泡餅”的后綴。2012年高端餐飲轉型浪潮中,曾經一家店就能做到1.36億的旺順閣“被閃了一下腰”。

不過,張雅青抓住機會,目標瞄向“魚頭泡餅”這個招牌單品上來,對標客群,也從商務宴請轉到了大眾餐飲,張雅青在視頻中坦言“當時也沒覺得難”。

鎖定“魚頭泡餅”精準定位;策劃“魚頭越大越好吃”的一句話廣告;兩次登上舌尖獲得信任狀;高調的車體廣告……一系列操作,讓旺順閣的名氣越來越大。內參君尤其記得,那兩年在北京的三環四環大街上,常常看到公交車身的廣告畫面:張總抱魚畫面+廣告語——登上《舌尖》的美味,旺順閣魚頭泡餅。那時候的旺順閣,一到用餐時間就座無虛席,誰想來插隊都不行。

2016-2017年前后,是旺順閣擴張的分水嶺。那時候,瞄準商場模式,并用合伙人制度加速擴張,2年開出接近40家門店:此前,旺順閣創辦17年一共才開拓了18家店。但是僅2017年就新增15家,2018年又新增20多家。

但是將街邊店模式直接搬到商場,并不適應客群需求。2020年疫情爆發,加速了問題的暴露和門店的虧損,接連關了20多家店。

在這期間,張雅青還加盟過臺灣奶茶品牌“嚮茶”,20多家門店一多半都和旺順閣綁定開業。然而,奶茶是門快生意,再加上原材料成本太高、選址不精準等痛點,讓這個品牌最終沒能發展起來。隨后,又推出“主打新銳中國菜”的提督,以“網紅餐廳”的身份“出道”,踩住了時代的風口。

奶茶和魚頭泡餅,一個快生意,一個慢生意

回顧這一路,從中高端轉向社會餐飲,從魚頭泡餅到奶茶鋪子,從街邊店到商場店,從大型酒樓到“網紅餐廳”,旺順閣可謂摸透了餐飲的多種形態,也在時代的浪潮中縷縷“頑強自救”。這也是為什么,張雅青的一條抖音,引發了那么多餐飲“老炮”的共鳴。

旺順閣的“迷茫和焦慮”

是中式酒樓的“集體縮影”

其實,旺順閣的堅強轉型之路,并不是個例。在時代浪潮中,酒樓式餐飲沉浮,其背后有著一代傳統餐飲人對行業的探索和情懷。

同一個階段,北京的金百萬、大鴨梨;成都的大蓉和、紅杏;長沙的冰火樓、新長福;武漢的麗華園、三五醇;鄭州的阿五黃河大鯉魚、魯班張……都是分布在全國各地赫赫有名的酒樓餐飲。

它們的共同點是:區域連鎖發展,大型中餐面積在2000-5000平方米甚至更大,部分定位政務的酒樓在“國八條”后從高端回歸到中端大眾消費,2014年前后趕上O2O的風暴,做外賣、做副牌,歷經時代的捶打,在每一個時代的重大節點上,積極轉型和探索。

內參君尤其記得,當年金百萬靠著“1元烤鴨”的營銷活動,甚至開創了一個“屌絲經濟學”,平民烤鴨年入7億躁動全行業;大蓉和的“石鍋三角峰”年銷400萬,連中央七套都作為專題播報;長沙的冰火樓廣開副牌,旗下一個酒店也能引發諸多同行爭相研究;鄭州阿五黃河大鯉魚曾叫“阿五美食”,后來學習“前輩”挖掘爆品,力捧黃河大鯉魚這道菜,情懷與野心并存;“中國酒樓基地”武漢,也有“24小時從正餐到宵夜”“一棟樓做出4家店”的三五醇;以及大力發展婚宴、預制菜以及眾多副牌的麗華園……

無論是旺順閣,還是以上提及的品牌,都在中式酒樓領域起步較早,目前雖然經營發展都正常,但在轉型浪潮中,都跟行業對其期待有較大差距。按照前些年這些中式酒樓的崛起勢頭,現在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經營規模,這些品牌理應有更大的發展。

但目前來看,這些品牌大都偏于一隅,已經失去了當年的銳氣。

傳統酒樓格外喜歡用金色調,營造豪氣氛圍

對于大多數散落在全國各地的酒樓來說,時代的殺傷力比想象更大。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范圍內在營狀態的酒樓相關企業數量約為7.8萬余家,其中2018年至2021年,新增注冊企業超2萬余家。同時間段內,全國范圍內吊銷注銷狀態的酒樓相關企業數量約為2.1萬家。也就是說,注銷、吊銷的企業數量,幾乎與新增企業數量持平。

再把時間軸放遠來看,從2000年至今,全國范圍內注銷吊銷的的酒樓相關企業數量約為15.4萬余家,換言之,酒樓這個業態,吊銷量幾乎是注冊量的兩倍。

除了新建的酒樓,開開關關持平,還有一大批之前存在的老式酒樓不斷被淘汰掉,這就是酒樓餐飲真實的生存狀態。

為什么會陷入“集體沉默”?內參君分別和幾位傳統酒樓經營者聊了聊。

1. 船大難掉頭

2012年行業大震蕩時,就已經干掉了不少老板。2012-2016年期間,全國的傳統餐飲人掀起一場“交流考察潮流”,深入城市標桿品牌,學明檔、學轉型、學宴席……是那個階段最真實的行業寫照。然而,動輒上萬平米的面積、上千平米的員工,真正要落實轉型非常困難。也正是那個時期,有勇氣壯士斷腕的老板,敏銳瞄準“爆品策略”的老板,算是跑出來了。比如滿滿海定位佛跳墻;旺順閣定位魚頭泡餅;大蓉和定位“小型宴席”。

天眼查數據顯示,在2014年以前,“酒樓”的年注銷企業數量一直處于平穩狀態,而從2014年開始,實現三連漲,2014-2019年算是“大潰敗”的5年,而這5年,也是讓無數酒樓老板感到最壓抑的5年。

“酒樓”注銷趨勢,2014年成為重要的分水嶺

2. 時代已經不需要酒樓式就餐場景了

曾經說到“下館子”,就是在喧鬧的酒樓中觥籌交錯。而如今再說下館子,年輕人想到的是火鍋燒烤。無論是時代,還是這個時代下的消費者,已經離傳統的酒樓式餐飲越來越遠了。那種“挪張椅子都需要兩個姑娘抬”的氛圍,不符合現代主流消費人群的需求。

一旦形成消費者認知,就很可怕,即便積極轉型、大搞裝修、加強培訓,在顧客心中仍然難以翻盤。

3. 難三年,苦三年,新冠疫情又三年

正如張雅青在視頻里所言: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還是2012年的轉型,都沒覺得這么難。那時候,人也年輕,能扛事,沒怎么費勁就度過去了。而縱觀這些年的餐飲市場,先是高端轉型,然后是互聯網轉型,再到如今的3年“抗疫”,大風大浪下,不少傳統餐飲人在持久戰下已“折磨不起”。

大門店、大投入、多員工、多SKU的模式,讓這些大型中餐負擔更重,壓力更大,對于集團化運營的餐飲來說,只要有幾家店虧損,就有可能導致集團整體不盈利。比如旺順閣2020年疫情之后,連續關店20多家。

4. 轉型路上的“跑偏”

金百萬就是典型案例,2013年,金百萬乘勝追擊,發展外賣業務。2017年線上外賣交易額超過7億元,一時風光無限。嘗到轉型帶來的甜頭后,金百萬還上線“金百萬網絡餐廳”暨金百萬與其他餐飲門店合作、掛金百萬牌子的線上外賣加盟店。

然而,加盟模式跑得太快,金百萬在上市一年多后頻發事故,甚至被暫停股票交易。隨后被媒體曝光加盟店叛逃、半年報逾期、股權官司纏身等一系列事件,讓這匹烤鴨黑馬逐漸沉默。

曾“年入7億”的平民烤鴨王,深陷各類風波

5. 廉頗老矣,壯志未酬

內參君在采訪中了解到,“沒有接班人”也是導致很多老式酒樓落寞的原因之一。上一代打下的江山,終究還是屬于前輩們,“餐二代”從小生活優渥見識廣,很多甚至有海外鍍金背景,真正愿意回國投身父輩產業的,少之又少。即便有,很多也是獨立開干新品牌。

而對于早已達到退休年齡的“餐一代”來說,可謂廉頗老矣,縱使心有余力,也很難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下掀起波瀾。

自救路漫漫

副牌是轉型的最佳出路嗎?

仔細復盤這些企業的轉型,拓副牌,是最常見的做法。

比如旺順閣這兩年大力發展“提督.TIDU”,就是由張雅青之子親自操刀,人均300元左右,以全新形態打造新銳京菜,同時營造“創意、驚喜、摩登、多元”的品牌風格,品牌定位煥然一新。目前北京共有5家店,選址都在北京坊、朝陽大悅城、三里屯等核心商圈。

另一位“餐二代”汪小菲,同樣是在母親張蘭的川菜江山中繼續發揚,以“時尚川菜”的小館模式重出江湖;徐記海鮮的最新副牌“藍麒麟”,更是以全沉浸式視覺藝術的餐飲環境,得到了業內高度認可的的同時出圈設計界,走紅國外。

“二代們”,因為有著更好的視野、更高的文化認知,可謂“站在巨人肩上”打造副牌。

武漢麗花園也同樣走起年輕路線,子品牌麗小館,把餐廳招牌菜減量化、時尚化,送進商場。如今除了酒樓、中餐子品牌、火鍋、川菜全做,幾乎涵蓋所有年齡市場。

也大力發展預制菜,工廠可以做200多道菜品,每天的出貨量有8至10噸,并發展社區和零售業務;鄭州魯班張,則發展出魯班張蔥燒海參、可豫紅燒魚頭、禾珍珠小鍋米飯三大餐飲品牌,布局高中低不同的市場。

同時,疫情刺激下,依托強勢的供應鏈系統、雄厚的團隊基礎,發力零售和線上,也是這些資深老牌的統一打法。

徐記海鮮一場直播成交額150萬元,成為零售探索的標桿?!皠∏槭絀P”狂攬84萬粉絲,套餐、代金券和單品秒殺均成為業內佳話。

甚至推出一醬成菜的海鮮醬汁;汪小菲的“麻六記”從創業之初就布局零售業務,線上直播非?;钴S,汪小菲曾坦言“直播銷售額單月破千萬”;麗華園把真空包裝送進武漢最大的超市集團,可謂一條龍占全。

利用原本優勢,創造體驗與價值。在真實的轉型路上,資深老牌們不屈不撓,成敗都在細節和日常中。

小結

寫完這篇稿,內參君心里有些沉重。

很大一批傳統餐飲人,是時代洪流中最能吃苦、韌性最強、最不服輸、最肯學習的一代人。

他們中的大多數,由于沒有良好的家庭條件,年紀輕輕就入行,從學徒工干起,靠著“吃苦”打下了實業根基,“五加二、白加黑”是大多數老板的真實寫照。

然而,時代想要為難誰,往往連招呼都不打。有前瞻意識的老板,尚能通過積極轉型,在千變萬化的市場中蹣跚而行;而更多的人,則在一趟一趟呼嘯而過的時代列車中,漸漸落伍,漸漸沉默。

排版| 米小白

審校| 小米輪值主編| 徐悅邦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北京?拾味|繼續奉上12家優質餐廳品牌外賣清單

下一篇:餐飲行業迎難而上!這位老板有話說……

相關推薦
  • 新春將至,鍋圈食匯預制菜持續升溫
  • 餐飲怎么做?難做?沒搞懂這5點,千萬別做餐飲
返回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