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針指向上午10點,50多歲的譚保林走進蔬菜溫室,現在是聽音樂時間。他徑直走到一個1尺來高的綠色儀器旁,按下播放按鈕,頓時,一陣單調低沉的嗡嗡聲充斥了整個溫室大棚?! √炷?這也叫音樂?記者耐著性子聽了3分鐘,實在是覺得鬧心
時針指向上午10點,50多歲的譚保林走進蔬菜溫室,“現在是聽音樂時間?!彼麖街弊叩揭粋€1尺來高的綠色儀器旁,按下播放按鈕,頓時,一陣單調低沉的“嗡嗡”聲充斥了整個溫室大棚。
天哪!這也叫音樂?記者耐著性子聽了3分鐘,實在是覺得鬧心。譚保林哈哈笑了,“你覺得是噪音,可這大棚里的菜可愛聽著呢。每天上午下午各聽一小時,不僅長得快,產量還能增加20%!”
原來,這個“嗡嗡”怪響的儀器叫“聲波助長儀”。本月,昌平區將舉辦北京首屆農業嘉年華,屆時將集中展示10多項農業新技術,這便是其中之一。在譚保林所負責的“蔬菜森林”展區,聲波助長已大顯神威。
“你瞧,這片生菜剛栽下沒幾天,都已經躥出這么高了?!倍自趫@子里一小塊菜地邊,譚保林扒拉著鮮嫩翠綠、十多厘米高的生菜葉子,一臉欣喜,“瞧這長勢,至少比普通的溫室菜能提前收獲個七八天?!?/span>
聲波助長,說起來神乎其神,個中原理,老譚自己也是一頭霧水。倒是展區的科技負責人給記者揭開了謎底。原來,這種儀器是通過音響發聲對植物施加特定頻率的聲波,經聲波刺激后,植物根系活力會得到顯著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合成能力、氧化及還原能力都得到了有效促進,生長代謝從而變得旺盛。
園子里的這臺聲波助長儀,可以發出9種不同的聲音。譚保林一一給記者示范:“嗡嗡——”,“嗚嗚——”,“咚咚——”……清一色的單調低沉,“談不上有多好聽,但實驗證明植物喜歡!”老譚告訴記者,因為每天兩個鐘頭的“音樂熏陶”,園子里去年栽種的草莓比普通溫室草莓整整早熟了15天,味道也更甜。
不獨是聲波助長,在這片“蔬菜森林”展區里,還有一種被稱為“氣霧培”的種菜方法,同樣讓記者耳目一新。
水培、基質培,近年來在農業生產中已頗為流行,說白了,就是把菜種在營養液里,或是用草炭土調制的基質里,達到增產的效果。那么“氣霧培”又是怎么回事?譚保林領著記者直奔薄荷生產區。
眼前的薄荷沒長在地上,也沒長在架子上,而是長在呈45度傾斜的泡沫板斜面上。兩道斜面相抵,形成立體的三角形,種植空間比平地種植增加了兩倍。但奇怪的是,泡沫板上看不到有任何管線,怎么給植物給養?
“奧秘就在板子后面。”譚保林卸下其中一塊泡沫板,濕潤的水汽撲面而來。原來泡沫板后面有三排支撐鋼架,鋼架上每隔50厘米就有一個噴霧裝置,營養液化作小霧滴,滋潤植物的裸根。
“它的好處,一是節水,二是防病?!奔夹g人員告訴記者,氣霧栽培每生產一公斤葉菜,僅需要10公斤水,是普通種植蔬菜的四十分之一,水培蔬菜的四分之一。由于生長在空氣里,不接觸土壤,也很難被病菌侵害。
告別“氣霧培”蔬菜,記者又被掛在頭頂上一個呼呼吹風的紅盒子吸引住了。紅盒子上寫著“二氧化碳發生器”幾個大字,其一端還連著液化氣罐。“這個呀,是通過氣體燃燒給植物補充二氧化碳?!奔夹g人員介紹,就像人天天離不開氧氣一樣,植物生長離不開二氧化碳。冬季大棚要保持一定溫度,不會頻繁地通風換氣,二氧化碳濃度很容易變低,時間一長,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會受影響。
“補充二氧化碳,是冬季溫室高產穩產的關鍵所在?!奔夹g人員介紹,前期的試驗證明,在其他生長環境充分滿足時,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000至2000ppm時,可使農作物增產40%以上。
在農業嘉年華展區,新奇的農業科技遠不止這些。蔬菜種在螺旋管道上,不打農藥巧驅蟲……記者邊走邊看,流連忘返。
從本月23日起,北京農業嘉年華將正式拉開帷幕。聲波助長等十多項新型農業科技,將從這里走向廣袤的京郊大地。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河南食品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河南食品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河南食品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新款兒童飲料Fruitizz 含糖量接近兒童每...